教师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说,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推行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相辅丰成的。素质教育的提倡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正是广大教师得以具体施行的素质教育的模版。由此,可以肯定地说,要真正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而离开了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广大教师的努力,再好的课程也无济于事。因此,改革课程,还学生本位、主体地位,落实素质教育真正目标这一系列工作的前提就是对教师思想意识与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那么,如何落实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呢?我们教师太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服务意识,因此,应该建立教师服务意识。
的确,教育是一种服务,教育需要服务意识,教师更需要有服务的意识。
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就是服务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有颗服务学生的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该能学会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对话,教师应该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叫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学生压抑在心头的郁闷,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个别谈话,让学一自我心理暗示等手段,随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劳逸结合,保证学生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有旺盛的精力。教师要适当组织一些健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要教育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的关系,时刻保持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教师要给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要注意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满足感。
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到来,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会取代旧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心灵的知音,健康的教练,知识的向导。教师就是服务者,也许有很多教师还不习惯于放于“师道尊严”的架子,认为学生到校的目的就是学习,家长送孩子读书是天经地义,为何需要教师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其实,这是一种老化的思想。学生到校当然需要学习,但同时,学生更愿意选择能够得到“优质服务”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应该以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这里的服务是为满足家长的全面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服务就是给家长充分的知情权,引导、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的管理;服务就是教师的高效奉献、爱的教育。为学生愉快学习、高效学习,可持续发展学习创设条件;服务是人文关怀,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选择合法,选择真、善、美等等;服务就是管理,以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保证科学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