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收尾相对薄弱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对课堂收尾的意识淡薄。许多时候,往往关注导入,所谓“先声夺人”,所谓“好的开头便成功了一半”;而对于尾声来说,往往考虑得比较少,认为只要课堂主体部分把握住了,教学效果就不成问题了。二是理解偏差。把收尾理解成布置作业,有时候特意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认为这样是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三是办法不多。采用的办法往往老套、单调,或者完全是从教师自我出发,而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学生学情和兴趣的分析。这样,不仅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还使整堂课黯然失色,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上有效的时间资源,也弱化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收尾的作用
(1)梳理知识。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一节课下来,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也许很大,因而需要通过小结,按其知识内在规律,有机排列组合,形成明晰的条理。把所授知识经过整理归纳、提炼概括形成新概念,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2)强化记忆。趁热打铁是一种强化记忆的有效手段,及时回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通过背诵、练习、思辩、游戏等方式,让课堂知识及时重现、有机整合、逐步深化,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实现迁移。
(3)反馈教学。通过课堂总结,发现教与学的不足,为以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基础。
(4)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风采、设置悬念等方式,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这不仅有利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同时,对于下一堂课还能起着一定的提示和期待作用。
(5)升华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一堂好课的结尾,能让师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迸发出一种精神的力量。
三、课堂应从哪些方面收口
比如知识梳理、情感升华、个性创作、承上启下、拓展实践等。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收尾方法自然各不相同。
从什么角度收口,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服从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确立了一项“体验人物性格多样性”的教学目标。于是,课堂收尾阶段,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第21段中,假设于勒看见菲利普夫妇后,写一段于勒的内心独白。”
角度一变换,课堂开始热闹起来了,如:“哎,真是自作自受呀,谁叫我于勒自己如此的不争气呢?”“我确实对不起你们,将来我一定要好好偿还你们,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你们今天如此的对待我,太不人道了,有朝一日也要你们看看我风光的模样。”如此这般,于勒这个人物形象顿时丰满起来了,而学生对于生命的体验也随之丰富,作品的内涵便由那种平面的逐渐变成了立体的了。这样的收尾自然余味无穷。
四、课堂收口的方法及案例
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一是总结法。结束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概括性地把握所教内容,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二是活动法。用组织活动结尾,如讨论、辩论、竞猜、展示、畅想、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增强学习信心,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三是悬念法。教师在课堂结尾处,根据所学知识,顺理成章地提出新问题,或故意留白,不但使新旧知识相联系,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自然向课后延伸。
四是情境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如屏显一组图片、播放一段音乐、播放一段录音等,极大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结构,有效刺激各种感观,提高学生认知兴趣,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
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节时,他的收尾就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学号数是1号的同学先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让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学生要大声报出自己的学号数,让没有走的学生判断。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课堂结尾部分有效性非常高。
五、课堂收口的主体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是现代课堂的必然选择。课堂收尾,也必须坚持“学生主体”这个原则不动摇。那种由教师表演、学生旁观的结尾,即使再精彩,也一定是无效结尾,或是低效结尾。
之所以有的老师会在课堂结尾部分唱独角戏,努力地表现自我,大肆营造一种所谓的华美,追求一种外表的排场,其实还是旧的思想观念、旧的课堂理念在作怪,没有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是对“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理解得不透彻,执行得不彻底。
六、课堂收口应避免的问题
应避免的问题,大体来说有五个方面。
一是喧宾夺主。即是完全由教师在表演,或是由几名所谓的优秀学生在作秀,没有面向全体,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
二是哗众取宠。比如有的教师喜欢用一些空洞的名言警句,或是一组貌似恢弘的排比句,作华丽收场,使得课堂结收尾趋于单向与肤浅。
三是拖泥带水。把课堂收口看成教学主要内容的简单重复,叙述中语言不够简练,冗长拖沓,而且还力求面面俱到,没有主次之分。
四是涛声依旧。不分课型,不扣目标,不问学情,完全用一种模式来收结,使得课堂收尾形式呆板。
五是草率行事。备课时不计划,上课中无思考,到了课尾便沿用老一套,如“请大家各自把本节课学习内容梳理一下”,看似相信学生,实则打无准备之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