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怎样把课上得有意思-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永正:怎样把课上得有意思

[复制链接]


1840

主题

1886

帖子

893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9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0:5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永正:怎样把课上得有意思

       学生每天和老师主要是在课堂上度过,他们感受最多的是老师的课。所以,“课上得好!”就是学生喜欢老师最主要的理由。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学生们所说的“课上得好!”呢?于永正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有意思”,并且这个标准是他毕生的追求。
      于老师认为,“有意思”的“好课”不单纯是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能综合体现老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知识能力等的课。具体地讲,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

       课堂轻松幽默,有意思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效率高、效果好,这是笃定的。
       “轻松”来自哪里?
       1、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
       我备课时,可能把课文钻得很深,想得很多,但到了课堂上,我不会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老师一定要研究学情,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我们才能深入浅出,才能举重若轻。
       2、轻松来自游戏
       学习方式与儿童的生活方式有某些相似,儿童的生活方式是游戏。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时不时地与学生游戏一把。
       3、轻松来自老师的幽默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课堂使人精神放松。老师只有笑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
       当幽默营造出热烈的气氛时,学生不但乐于听课,还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

       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
       虽然我一直强调“重感悟”、“自主学习”,但课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是很难自己感悟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
       1、词语教学就可以教出“恍然大悟”来
       如一位老师教“眸子(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学生说是“眼睛”,老师说“对”,就完了。倘若有人出试卷,在“眸子”的“眸”下面加个点儿,要求讲讲“眸”的本意,学生不就傻了眼?如果这位老师再加上一句:眸的本意是指瞳人———黑眼珠中间的、能照出人影的部分———也叫瞳孔,岂不更好?
       请看,我在教到“眸子”时,有下面一段对话———
       师:同学们,“眸子”指的是眼睛,不错;但“眸”的本意是什么?
       (无人举手)
       师:它的本意指瞳人,即瞳孔。(说完,板书“瞳人”)
       生:“瞳人”的“人”,好像是“仁爱”的“仁”吧?
       师:你说得对。“瞳人”也写作“瞳仁”。(说完,板书“瞳仁”)为什么用“人”字呢?(师指“瞳人”的“人”字)因为瞳孔能照出人像来。
       (然后,请说“瞳仁”的学生走到跟前,看老师瞳人里有没有人像,是谁的人像。该生看过后,笑着说:“有,是我。”)
       这个环节不过两分钟。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相信学生不会忘掉“瞳”的本意,不会忘掉“瞳仁”为什么也写作“瞳人”。
       2、写字教学可以教出“恍然大悟”来
       我在指导写“帽”字的时候,大约请了30位学生到黑板上听写,写对的,寥寥无几。
       请看“帽”字的楷书
       帽
       错在哪里呢?错在“帽”字右上部分,既不是“日”,也不是“曰”,而是“冃”(mào)。里边的两横,不和两边相连。
       “冃”是古“帽”字,是象形字,为了加深学生印象,我特地讲了“帽”字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帽”字就是“冃”,是个象形字;后老变成“冒”,意思是帽子戴在眼睛(目)上面,成了会意字。“帽”本来指古人扎的头巾,后来被“借”走了,无论戴什么帽子,统统用“帽”了。“冒”的本义便没有了。“冃”更可怜,连个独体字都不是了,成了字的一个偏旁。看,写字是不是也能教出“恍然大悟”来?这样的例子几乎每课都有。

       朗读好了,有意思
       我对朗读几乎到了迷信的地步。
       我备课必先备朗读,上课必定朗读。窃以为,学生把课文朗读好了,什么语言呀,情感呀,理解呀,语感呀,表达呀......都有了。
       我的朗读能力是怎么提高的?
       模仿。一半是听,一半是跟着老师、播音员练。听别人读非常重要。然后跟着模仿,一句一句地学。模仿到一定程度,他们的语气、语调乃至情感,便化为自己的了。
       读书。朗读是一门艺术,自从读了张颂先生的《朗读学》,用《朗读学》的理论武装起来以后,我的朗读才由“必然王国”走进了“自由王国”。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范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何范读?
       教低年级,多是我先读;到了中高年级,一般情况下先让学生尝试读,然后再范读。文学性课文全文范读,其他文体的课文,有的读全文,有的读其中一部分。低年级不但范读,还领读——我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我读一段,学生跟着读一段,让学生一开始就走“正路”。
       有人研究,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一篇课文朗读下来,课文的规范语言基本上就属于他了。

       学有收获,有意思
       我常常想,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还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常常想,就语文教育而言,我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是的,我们要带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教书。就语文教育而言,我得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能力,留下感情,留下兴趣和习惯。
       1、留下语言
       要让学生识字——尽量多地识字,积累词语,让学生有好的语感。所以我强调大量阅读,强调朗读、背诵,强调“抱着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目的读课外书”。
       2、留下能力
       书写的能力、阅读的能力、表达的能力。我特别重视写字的能力,要学生遵循写字的规律——描红、仿影、临帖;我特别强调“带着思考读书”,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我特别重视作文教学。不会表达,语文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3、留下情感
       语文是最“人文”的学科,是情感最丰富的学科,但被“应试教育”桎梏束缚了。大量的练习取代了学生的读书,大量的讲解取代了学生的思考。在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少听到师生像样的朗读。许多老师也不会朗读,只有朗读才能走进作者和课文情感的深处!
       4、留下兴趣和习惯
       学生们如果爱语文,养成了读书、读报、写作的习惯,这是我最得意的。知识缺失了还可以再补,如果兴趣没了,习惯没养成,语文教育就意味着失败。
       每堂课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感到上课有意思,这个“有意思”才是我的目的所在。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11-1 11:44 , Processed in 0.114291 second(s), 24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