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祥:教师文化(17)——教师的情感-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元祥:教师文化(17)——教师的情感

[复制链接]


1840

主题

1886

帖子

893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9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2: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极品下载 于 2018-6-5 12:28 编辑

我总是觉得,教师所从事的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力的事业。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人与机器最本质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情感性。而作为教师的人,必备的一种基本天赋应该就是情感素质了。1962年,美国工程师普莱西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教学机,随着程序教学机的问世,有人就宣称:教师这个职业在21世纪的时候将不复存在,提出了所谓的“非学校化”和“教师消亡论”主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在壮大,原因何在?我想,这可能就是因为任何先进的现代化机器都不能取代教师的情感教育功能。当今教师呈现出来的“职业倦怠”和“教育审美疲劳”现象,从本质上说,是教师的教育激情的丧失、教师情感的冷漠和教师感动力的缺乏。
一、情感就是力量
对有血有肉的人来说,最有影响力的触动方式是莫过于“动情”。所谓“动情”,就是激起情感,振奋情感,触动感情,打动感情。感动人的事和人,莫不是通过使人动情来发挥其感动力的。有人说,煽情的电视节目是通过赚取观众的眼泪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我觉得其目的不在于赚取眼泪,而在于获得观众情感的共鸣。对教师及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而言,感动力是衡量其对学生的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之所以人机对话的程序教学不能取代师生对话的主体教学,就是因为人机对话缺少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力,缺少了教育必须的情感教育,缺少了“动情”。在教育中,情感影响有时候比思维训练更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属于非认知因素,属于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对科学知识的教学来说,情感本身不能直接参与认知加工活动,但它是认知加工重要的背景因素和活动条件。教师的表达如果仅仅只有字正腔圆、表达准确,而没有情感的参与,教师语言便变得苍白无力,情感参与了语言活动,便能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和精神世界。尽管情感不等于认知,但情感具有认知功能,能够提升认知活动的效率,增强认知活动的动能。在教育活动中,情感具有重要的教育力量。
激起与维持。激发情感和维持动力,是情感的教育功能的初始表现。通常所说的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其实是感情的教育功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饱满的情感投入,是达成优良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心不在焉、无动于衷、萎靡不振、疲疲塌塌,只可能是劣质教学的条件。从情感作用的角度讲,平平淡淡不可能是真。情感的力量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度,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激动与激励。情感的参与,为平淡、平凡的活动增添精神的色彩,使得可能呈现出机械特征的人的活动富有了人情味。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尤其需要情感的参与。师生情感投入越多,教学活动越能远离机械的、乏味的循环状况。要知道教学活动不是师生精力的无意义磨损过程。情感的参与,有助于师生通过情感互动达到相互激动和激励,得到情感升华的体验和满足。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不是无情感价值的纯粹符号和加工原料,而是与情感相关的思想主题。
抽象与移情。动情之处,往往是触及人的灵魂深处的时候发生的。人在动情的时候,往往是把听到的、看到的人、事或符号信息与自我的人生经历、个人理解相关联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往往要进行对感受到的对象进行抽象和移情的活动。抽象和移情的条件是联想,因此,情感触动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把这种对感知的事物、人或符号信息与自我经历、认识和理解进行联系,从而展开抽象和移情活动。
当今,许多中小学教师习惯于用作业、考试、批评、威胁甚至惩罚等手段来对待学生,似乎只有这些东西才能发挥对学生的影响力。其实,这些手段没有一个是令学生喜欢的。它们只能带给学生负担、沉重、紧张、反感、抵制甚至恐惧等心理体验和感受。其实,情感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远胜于“强制性”的要素和方式。
教师情感的力量就在于激发新的情感,在于以情动人。情感的力量就是熏陶情趣、感化心灵。我不是很赞同“EQ”这个概念,但确信情感的教育力量。在诸多教育情境下,情感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力量是任何训练、规劝、强制、惩罚都不能比拟的。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充沛的教师,总能令学生激情洋溢,充满热情。可以说,没有情感参与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一个有品味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情感丰富、充沛的教师。
二、教师的情感投入与表达
教师的情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最具感染力、感动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方式。教师情感投入状况不同,学生的体验和反应就不同。你投入热情,他反应的就是热烈,你投入的是感动,他得到的就是触动。教师对令人感动的作品进行激情洋溢的教学,学生的反应便是群情振奋。如果教师对令人愤慨的事件毫无愤怒的表情,学生面对这些事件也会麻木不仁。教师投入什么情感,在学生那里就会产出什么情感。教师情感投入,影响着学生情感世界的变化。因此,我建议,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最好多投入一些情感,少投入一些强制。
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是善于投入情感资源,合理地表达自己情感的教师。富有激情的演说,富有热情地关爱,富有喜怒哀乐的表达,都能带给学生情感世界的震撼。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式的流程,而是伴随丰富情感交流的人际互动活动。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说,师生活动是“师生心灵约会”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情感的交融。
在所有的教师中,对情感表达要求最多的应该是语文教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情感丰富、充沛的人,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感动他人和容易被感动的人。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教一个班级学生三年语文课,学生就从来没有看见他被作品感动得热泪盈眶,或者从未看见他义愤填膺,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语文教师。表情倦怠、审美疲劳、萎靡不振、麻木不仁、不温不火、不苟言笑,肯定是拙劣的语文教师的形象。相反,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神清气爽、激情洋溢、神采奕奕、善于审美,富有感染力的教师。
教师应该投入什么样的情感?人们一般会说,要投入热情、激情,但有时候仅仅有热情、激情,是不够的,悲情、愤情有时也是教学内容和过程之所需。究竟要投入何种情感?可能需要因情因景、因人因事、因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而变。不能仅仅把喜怒哀惧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表达的情感,因为喜怒哀惧不是情感,而是原始的情绪。教师应投入和表达的情感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这三种情感是人的高级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性智慧发挥和理智成就满足时候产生的高级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去体验理性智慧的快乐和满足。如果教师的知识教学只呈现出灌输的状况,忽略了理性智慧的满足体验,那他的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学生获得这种理智感的体验。因此,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培育,已经不是一种单一的认知性教学的要求,而是获得理智感体验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百思不得其解、聚精会神、冥思苦想、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状况,其实就是理智感的体验过程和体验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理智感的表达。
道德感是人们对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事件的一种高级积极情感体验,比如对丑恶现象的憎恨、对高尚行为的景仰、对正确行为的赞赏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事物的立场、态度和价值观及其道德判断应该是鲜明的。你主张什么观念、赞赏什么行为,应该爱憎分明。教师应该通过学生一种明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表达,向学生传递积极的道德情感信息,如热爱、向往、追求、支持、坚持等。
美感是指人对美好的人和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师生交往具有审美性,教学具有审美价值,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理解、体验和感悟。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美感体验。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11-1 11:40 , Processed in 0.164499 second(s), 25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